學期延後但指考範圍不變 家長憂增加考生焦慮
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說,因為學期延後而指考範圍不變,將使得學生在學完高三課程後準備指考的時間減少,融會貫通的時間不足,而申請入學在5月21日才放榜,距離考試範圍不同的指考只有40天,可能大幅增加考生在選擇是否要參加指考的焦慮,特別是學習資源不足的偏鄉孩子,需要學校或家長給予更多協助。如果能採用「申請指考分階段進行但統合分發」的做法,將可有效解決這個問題。本報資料照片
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持續升高,教育部決議全國高中職以下學校延後到2月25號開學。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說,因為學期延後而指考範圍不變,將使得學生在學完高三課程後準備指考的時間減少,融會貫通的時間不足,而申請入學在5月21日才放榜,距離考試範圍不同的指考只有40天,可能大幅增加考生在選擇是否要參加指考的焦慮,特別是學習資源不足的偏鄉孩子,需要學校或家長給予更多協助。如果能採用「申請、指考分階段進行,但統合分發」的做法,將可有效解決這個問題。
王立昇說,因為防疫,高中延後到2月25日開學,但大學招生辦理時程不變,有些高中的升學輔導的安排恐無法順利進行,使得有些高三生在落點分析及選填志願上得不到適當的協助,希望學校能盡量提供網路或線上諮詢服務。
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說,對於延後開學兩周,的確讓為數不少的家長擔心孩子的學習中斷,尤其國三、高三學生的會考、統測、指考等考試時程都沒有改變的情況下,孩子學習時間相對壓縮,難免引發焦慮。
彭淑燕表示,在學校端幾乎都取消了學生的寒輔,中斷了10天的課程難免影響後續原規畫模擬考的時程和考試範圍,但目前有些縣市政府和學校已經啟動學生自學機制,強調學生學習不中斷,針對開學前學生停課在家的時間,學校主動提供學習資源,讓學生在防疫期間,也能在家透過各科老師引導、或連結網路學習平台自主學習、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的,預估這樣的學習變通方式,能將上述問題的影響、降到最低。
彭淑燕表示,尤其2月25日是否能如期開學,尚不得而知,屆時如仍有防疫考量的必要而持續停課時,如何建立學生不在校園的學習模式,將考驗教育主管機關的智慧和應變能力。
彭淑燕說,當然危機也是轉機,值此全國積極防疫時刻,期許教育主管機關能鼓勵全國各級學校透過班群網絡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,建立師生共同規畫的積極學習態度,同時也是呼應108課綱強調自主學習的實踐。
彭淑燕指出,至於延後開學肯定多少都會影響學生在申請繁星入學的作業時程,但面對問題、找出解決的方法,也是親師生很重要的學習,建議網路時代、有許多的前置作業均可透過網路溝通、統整資訊,這也是未來全球資訊化的必經考驗,值此非常之際,也是學習面對解決問題的契機,但教育主管機關責無旁貸須有全盤局勢的掌握和全面應變的準備。
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,他有看到有學校使用線上輔導,由於疫情實在嚴重,所以會建議各校採用線上輔導,尤其現在普遍使用手機,線上輔導的門檻並不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