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跨國銜轉平台

「孩子適應很辛苦!」跨國銜轉學生的苦 國教署聽到了


2017-09-20 00:29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、黃寅、吳佩旻/連線報導

跨國銜轉學生多有適應問題,老師與同學必須多用心。教育當局也應提供國際語言教學,讓...

跨國銜轉學生多有適應問題,老師與同學必須多用心。教育當局也應提供國際語言教學,讓跨國銜轉學生使用學習資源。 圖/新北市教育局提供


聯合報本月十日獨家報導「跨國銜轉學生」,無法順利接軌台灣教育系統困境,受到教育部重視,動員各縣市統計轄內有多少個案及盤整資源。
 
明年寒假培訓華語補救教學師資 各縣市「降轉」歧異待整合
國教署昨邀各縣市在台中會商跨轉、銜接與支持機制,達成部分共識,但各縣市對降轉定義有歧異,仍待整合。
 
各縣市教育局代表昨開會討論跨國銜轉學生議題,達成建立處理標準流程、尋找周邊支持系統及明年寒假進行華語補救教學師資培訓等共識,協助回台後中文能力不佳的學生。
 
國教署組長蔡志明說,未來會針對個案評估,了解中文程度、家庭環境和文化背景,再決定如何安排就讀。至於為何不設專校處理?他說,這樣的作法在香港政府曾被家長控告,認為小孩未受平等教育機會,政府敗訴。國內現有制度協助學生不成問題,只是輔導需要時間,須長期且持續執行才能看到成果。
 
高師大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長鍾鎮城指出,各校遇到新住民二代有年級與課業銜接困難,有家長會不希望孩子降級,傾向開個案會議,依照孩子程度分配班級。建議各校建立SOP,由校長、教務主任、輔導主任、輔導老師、導師和家長組成規畫團隊,參考學生過去的學習成績單、作業、考卷,以及在校、在家狀況,會議結束前20分鐘實施一對一語言能力測試,再提出學習規畫建議,媒合資源,每月追蹤成效。
 
除了南向政策的新住民小孩,大陸號稱有百萬台商、台幹,不少家庭在兩岸來回遷移,同樣也需要「跨國銜轉」的輔導。
 
「孩子適應很辛苦!」曾是台幹的沈昭南說,2007年帶妻小赴上海,當時老大柏翰是幼稚園中班,老二還在襁褓。2013年他因罹癌返台治病,柏翰在高雄讀小五,因為大陸學校課業重、教得深,回台灣壓力不大;但後來又回上海升中學幾個月,2015年遷回台灣改讀國一,孩子非常不快樂。
 
國中輔導老師李伊淑說,柏翰剛開始很怕踏進學校,也有繁、簡體字轉換的問題,無法那麼快融入班上學習。
 
李伊淑說,學校召開會議請相關教師協助,並派出「小天使」同學相伴,從打乒乓球、閱讀、傾聽開始,後來得知柏翰對摺紙有興趣,也陪著摺,過了一年才幫助他融入班級,一起上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我們能提供快速容易的解決方案,若您有數位教學課程平台的需求,歡迎請聯絡服務窗口

數位果子科技有限公司 程建嘉0970-357535  cherng64@gmail.com

 
跳至網頁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