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. / 自主學習相關資訊 / 「四步法」使學生自主學習更加有效

 

 

怎麼看待學生,把學生看成什麼樣的人,對學生什麼樣的態度,一直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核心問題。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「以人為本,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」。要落實這一理念,切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,促進學生和諧主動發展,就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。新課程大力倡導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式學習方式。然而,在教改實踐中不少老師卻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由學習之間劃為等號。有些老師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做主,自己學習,在實際教學中完全脫離教師的指導,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,實際上這是對自主學習本質的誤解。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,有不少教師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,喜歡哪段就讀哪段,學習方式也自己選,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,課堂哄哄鬧鬧,一派繁華的景象。還有一些教師過高估計學生的能力,信奉和誤讀了「解放學生」的理念。教學設計不符合學情實際,對課堂預設不足,大甩手讓學生自主學習,結果是學生雲裡霧裡一頭霧水,一堂課下來所獲無幾。課堂從原來的 「注入式」走向「放羊式」,從形式上好像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主體地位,實際上教學效率卻非常的低。

筆者以為,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、有目標的學習,是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、選擇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、監控自我的學習過程、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的過程。

有學者將學生自主學習解析為四個要素:「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『能學』;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動機基礎上的『想學』;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、學習評價基礎上的『會學』;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『堅持學』。從『想學』到『學好』,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和意志品質。

沒有良好的習慣,就不可能有學習的動力,學習的效果就可想而知。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,良好的習慣更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,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因素。沒有良好的習慣、沒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,自主學習就不能落到實處。因此,自主學習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;專心聽課的習慣;及時複習的習慣;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;反思和練習的習慣;觀察和思考的習慣。

學生自主學習必須要有四個要素和環節;一是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具體的要求;二是要有充分的時間保障;三是要有巡查和指導;四要有檢查和評價。
 

第一步,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具體的要求。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,目標分解的越細緻、越具體,產生的內在動力就越大,效果就越好,效益就越高。基於此,在明確學習任務和要求時,一要給學生樹立目標意識,讓學生明白通過自主學習後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,要達目標需要什麼樣的條件。這樣以來,才能使學生學有方向,學有目的,學有動力,學有次序,學有實效。

交代學習任務要堅持分層原則。對於基礎好、自學能力強的同學,自主學習輕鬆。但基礎差、自學能力弱的同學自主學習幾乎是一個很難翻越的障礙。教師在交代學習任務時,不必追求整齊劃一的完美效果,因為這不現實。把學習內容中最基礎、最簡單的問題交給學困生去完成。並積極鼓勵他們朝更高的領域探索。向他們明確幾個課堂中必須要展示的問題,迫使他們主動去探究解決問題,實現自學過程,獲得過程的體驗,思維訓練。

第二步,要有充分的時間保障。任何一項任務的完成第一要素都是時間。沒有時間的保證就沒有效率的保證。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完成任務就是追求高效的理念。有效利用時間是效率,盲目消耗時間是浪費。教師在組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,務必要保證每一分鐘都是有效的,甚至是高效的。一是要充分保證學生自主自學的時間。二要限制小組合作討論的時間。三要給予學生和各組整理小結的時間。
第三步,巡查和指導。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如何,教師必須要有巡查和指導。通過不同形式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巡查和指導,真實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和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,增強教師教學的針對性。在檢查中給學生以督促和「警示」,使自主性較差的同學增強緊迫感和自覺性,自覺不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。

第四步,檢查和評價。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。教師在交代完自學任務和要求之後,要安排專門的時間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檢查。檢查的形式是多樣的,可以是整體普查(一般時間不允許),也可以是抽查,或者學習小組內互查匯報,主要目的是及時了解和反饋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,引導和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。

學生自主學習也是個動態的活動過程。這一過程中必須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信息反饋,才能實現控制與調節,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。在教學中,教師的檢查與評價使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信息反饋得以實現,這一點在教學和落實學生自主學習上非常重要。需要強調的是,教師在檢查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時,首先,要有比較明確的目的性。這樣,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對於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,喚起學生新的認知需要和成就需要,從而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。其次,檢查與評價要有較強的指導性。這樣,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自動力,幫助他們開啟思維的閘門,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和信心,鼓舞他們積極向上的勇氣。再次,檢查評價要因人而異。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,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標準。教師要熟悉每一個學生,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基礎,關注他們每一個人的努力程度,不要求學生與學生比,要求學生與自己比,給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。

總之,新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,學生自主學習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,這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,特別是一線教師在不斷地探索、實踐、反思和提升中,逐漸使新課程的理念落地生根,開花結果。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education/aab5v9v.html

跳至網頁頂部